您的位置  首页 > 文史资料 > 史海钩沉 >> 正文
凤堰农耕文化之农具篇
[来源:本站原创 | 作者:曾发高 | 日期:2013-05-09 | 浏览 次]
    从古到今,冬去春来,春耕夏作,秋收冬管,农业生产一直是凤堰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,山高水长的自然环境、水环磐带的阡陌桑上,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种植,这是凤堰先辈们的尝试,更是凤堰祖宗的代代星火相传。在我这个农村出身的记忆里,水稻、小麦、苞谷、杂豆、红苕、洋芋是最养人最常种的庄稼了。当然,偶尔也有那么几家子,一开始就怀着“种在地收在天”的想法,在不同的年份,利用一些背弯偏坡阳光欠充足的劣等地,撒播种一些大麦、荞麦和燕麦之类,这毕竟很少,原因是这些农作物产量不高、加工麻烦,主要图的是靠老天给收来缘个种。
    正因为凤堰人居住在地处南北交汇的亚热带,四季分明,雨水调匀,一般年景无大旱大涝,也算得上气候适宜、农耕有收吧。所以这里的庄稼人,大部分都能安逸很有规律地劳歇益彰,操作经悠着各自的庄稼日出而作、日欤而息。
    殊不知凤堰的庄户人,要完成那沟梁坡弯上形若天梯、宽窄不等最窄不到一米宽的山间水田里春种秋收,农业机械实在是无用武之地。勤劳智慧的凤堰人,功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,农具在生产生活中便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无可替代。先说挖地的锄子,就有七八种:一曰挖锄,长方铁板,上厚下薄,略呈弯曲状,主要用来挖地开荒打窝子,弥补牛耕不到之不足;二曰薅锄,呈圆弧三角形状,锄草耙土之必需;三曰羊角锄,形似羚羊角,吃土颇深,主要用于挖生田,当然更是挖薯类作物之先锋;四曰尖锄,形似窄三角尖刀,轻巧灵便,给藤蔓或脆弱植物锄草,非它莫属;五曰耙锄,简直就是猪八戒的钉耙的缩小板,主要用来抓粪或收集农田中的杂草;六曰挖耳子,常用作挖一些像鱼腥草之类的山野莱,小孩子的农具。隐约记得那山里农户家中小孩常常为一把小小的挖耳子,争得打捶掴孽;七曰十字镐,又名zhua子(即洋镐),形状酷似未出头的“十”字,主要用于深翻土和深挖根基,它充当的是农业生产的开路先锋角色。
    再说犁,犁头可算是最古老的农具了,神农时代,农人的劳作,便有了人耕人拉石犁翻土的传说。吃土部分的尖锐三角形金属称铧,纯生铁铸造,一指多厚,中空以套木犁,犁弯及通体需用长在深山中坚硬绵软且自然弯曲的木料制成,耐用吃力。初冬之际,气温下降,此时就要犁田,一为翻土,二为消灭杂草和害虫,套上耕牛,将田整齐有界的翻坯,再灌上水,庄户人家叫作“泡冬田”;若耕秋收后的旱地,则常常是一个大人把犁扶手,小孩提着篮筐紧跟其后,铧行土翻,常常会有红薯洋芋从土中滚出来,由于时已冬至,霜冻后的薯芋糖份很高,生吃更能解渴充饥,此时翻起的水分含量颇高的洋芋,名曰洋芋母子,爆炒来吃,色艳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