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――――记县政协五、六、七委员锁成吉  
           地处秦巴山区的汉阴县城,许多人都知道锁成吉。他不但肩负着全市学雷锋先进个人、县劳动模范、省“五好家庭”、省级文明工商户等诸多殊荣,同时,也是县政协五、六、七界政协委员。 1980年5月,年轻气盛的回族汉子锁成吉离别岚皋老家,举家迁到汉阴定居。历经艰辛后,于1996年开办了汉阴第一家清真食屋――锁记伊食园。经过辛勤努力,夫妻俩渐渐 “锁记”在汉阴饮食界声名鹊起。在生意日益红火,收入日渐丰盈的情况下,锁成吉没有忘记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他说:“我是一名政协委员,也是一名普通百姓,能有 今天的生活,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,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支持,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,发挥一名政协委员的作用,帮助曾经和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。” 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     2002年6月9日和2003年8月29日,两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降临宁陕、石泉,该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,当他得知消息后,慷慨解囊,先后两次向灾区捐款3000元。陕西修复黄帝陵、我县修建二级路、北城街、康家巷、“普九”及义教工程学校危房拆建和城关希望工程等又捐款5000元。城关镇长窖小学、“五一”小学两名学生严重烧伤、南山一小孩因患脑积水疾病,这些事一次又一次牵动着锁成吉的心,他不断询问治疗进展情况,先后捐资1600元予以资助治疗。自2000年至今,锁成吉共向困难群众共捐资捐物11100元,并收留两位外地流浪少年,将他们培养成人。他虽不是国家职工,亦不是街道居委会干部,但在康家巷,无论哪个家庭遇到困难或矛盾,他总是积极出面,协调解决。2003年5月,陈家三娃子妻子去世,因无钱安葬,他得知情况后,在带头捐款资助的同时,牵头组织募捐了近千元资金,使该陈妻子顺利得到安葬。自2000年至今,共解决居民困难和化解家庭矛盾达30余起,在当地居民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,有事找“锁委员”已被大街小巷的居民们传为佳话。     2000年3月,锁成吉光荣地当上了汉阴县第五届政协委员,身为一名政协委员,他时刻不忘自己的光荣职责,在做好经营的同时,坚持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,认真建言献策,不少意见和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实施。如他与其他委员联名提出《关于对县城东城街进行改造的建议》、《改旧街危巷,建小吃步行街》等提案很快得到落实和采纳,东城街一幢幢商品住宅拔地而起,市场井然有序,彻底改变了过去房屋七零八落,街道“脏、乱、差”的状况,特别是在康家巷街道硬化建设的顺利实施,不知倾注了锁成吉多少心血和汗水,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拆迁、投资等许多困难或问题,但他总是率先垂范,带头拆迁,带头捐款和投资,还义务为建设单位代收投资费,做耐心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,使相关问题得以解决。在他的带领下,临街住户均交清了个人投资,街道硬化建设即将竣工,建小吃步行街目标已基本实现。为推进城镇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。     2003年锁成吉连任第六届县政协委员、常委,2007年10月,他再次被推荐为第七届县政协委员。他以自己的诺言和行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,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至深的乐章。
|